一封表扬信背后的精诚履约“故事”
时间:2020年12月23日 来源:建筑新网 作者:杨海
近日,由中建四局承建的合肥市建委第二留置点项目收到合肥市瑶海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给予的表扬信,表扬项目团队当前不仅顺利完成了工程建设的各项节点任务,履约良好,还在7月汛情期间,主动参与抢险,展现了央企责任担当。
该项目位于合肥市瑶海区东二环路与裕溪路交口西南角,建设规模约2.9406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面积约2.0853万平方米,改造建筑面积约0.8553万平方米。
项目体量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围绕安全、质量、工期等施工管理要素,项目团队在开工前夕,加班加点编制现场策划书、施工实施策划书等,汇集“头脑风暴”,集思广益聚焦施工任务,并应用BIM技术提前量掌握施工重难点以及“人料机”的合理调配。
“一般的建筑企业很难有机会承建这样的项目,现在这样的项目就在我们手里,我们一定不辜负期望,将项目干好干优”,项目经理冉广军在开工前夕的动员会上斩钉截铁的给团队打气。
项目于2019年11月23日实现开工。
在新建生活服务中心楼土方开挖完成之后,该区域钻孔灌注桩贯穿淤泥质粉质黏土及粉土夹中细砂互层,均不利于工程桩成孔,易发生塌孔、串孔等现象,成为新建工程的“拉路虎”。
“怎么解决”,萦绕在项目团队头顶上方。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项目成立以生产经理孙涛为首的攻坚组,钉在现场,研究桩基成型方案。
12月的冬天,即使有日光,也是丝丝的阴冷。
攻坚组在泥浆中,任性的寻找“蛛丝马迹”。
天道酬勤,经过严谨测试,攻坚组发现必须要控制泥浆比重。并以此为突破口,最终确定选用了反循环施工工艺。为顺利浇筑141个桩基,解决了技术难题。
这样的技术攻关,始终贯彻在项目施工全周期,如改造工程中的砖混结构加固、地库淤泥质土地基处理的施工等等。
“见招拆招,敢于攻坚,使命必达”,项目团队的攻坚力量和态度,给合肥市瑶海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留下了深刻的影像,“平均年级30岁左右,不仅能吃苦,还能打胜仗。”
就在项目工程建设按部就班进行时,2020年的一次疫情、一次汛情,考验项目团队的责任担当。
但让项目团队记忆犹新的是防汛抢险。
7月18日,合肥暴雨密布。
中午10点,项目部接到合肥市瑶海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请求支援牢固东港码头的防汛抢险任务,项目团队快速集结,奔赴汛情点。
自此,拉开了项目团队三天两夜的抢险序幕。
当天,东港码头已被洪水吞没,洪水穿过码头大门汹汹往外流出,通往码头主路上的水齐腿弯深。
在这个紧急的汛情点,项目团队忙碌至夜间凌晨3点钟,与各路抢险队,通力配合,筑起了一道百余米长的堤坝。
看着成果,虽然疲倦伴随着湿透的衣服以及凉意,但参战的项目团队开心不已。
“为防汛出力,是我们应该做的”,就在项目团队以为完成了任务时。
天公不作美,7月19日,7月20日...暴雨如注合肥城。
请求“作战”的抢险任务,接二连三传递至项目部。
不等闲,项目团队连续出击,奔赴到淝河南段各个汛情点。
让项目团支部书记肖羊印象深刻的是虽然穿着雨衣,但那几天浑身都是湿漉漉的。
“我们做的事,虽然不足为道,但当出现这样的危情时,只要需要,我们还会义无反顾的赴令”。
项目团队在汛情抢险中的表现,合肥市瑶海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高度评价,“敢于干事,能干成事,有责任,有担当。”
同心同德,凝心聚力,项目团队不仅将蓝色力量,践行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还奋斗在品质工程建设上。
就在近期,项目建设工程顺利通过了安徽省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初验及合肥市优质结构验收,并在为创建肥市优质工程“琥珀杯”、安徽省优质工程“黄山杯”做好下一步的准备。